沈帥青:應對人流下跌 圖書館也須增值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9/01/14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新加坡政府日前宣布,當地圖書館將推出多項教育課程,更將遷入診所、社區中心乃至商場,增加人流。本港圖書館探訪人次連續5年下跌,政府或有必要借鑒外國,為圖書館資源增值。

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(S. Iswaran)前天宣布,當地公共圖書館將引入逾500項教學課程,包括與科技有關的課程,認為圖書館除了可借閱書本外,更應是讓人一起增值的場所。

據易華仁表示,當地政府不斷設法讓公共圖書服務更能與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接軌,例如將圖書館遷入更接近大眾的地區,舉例稱原有的淡濱尼地區圖書館(Tampines Regional Library)搬入體育場後,1年內到訪人次增加40萬。他又表示,當地其他公共圖書館近年亦開始遷入商場、綜合診所及社區中心。

公共圖書館融入社區設施,是本港一貫做法,不少公共圖書館皆坐落於市政大樓,與食肆、街市、體育場地接壤。然而,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,親自到訪圖書館的人數由2011年的4,210萬人次,接連下跌至2015年的3,773萬人次,借出書籍亦由5,545萬本降至4,919萬本。

時下科技愈趨發達,網上找資料及參考書頗為方便,市民親自到圖書館次數下跌不難理解。然而,據立法會2015/16年度的簡報,基層市民對圖書館服務仍大有需求,按人均計算到訪公共圖書館次數最多的5個地區中,4個屬低收入地區,分別為北區、油尖旺、黃大仙和深水埗。

將圖書館遷入與大眾接軌的場所,在新加坡以外亦有先例,如美國圖書館協會早有將小型圖書館遷入購物中心。試想像本地大型商場若有兒童圖書館,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書本之餘,亦可能因而令家長有更多空閒時間,促進他們在場內消費。此類做法在本地固然因租金問題而較難實現,但將人次較低的圖書館遷入體育中心等場所,又是否不可考慮?

參考外國經驗,增加圖書館到訪人次更需提供更多元化服務(見表)。外國不少圖書館已加設所謂Makerspace,即提供電腦、3D打印機、影片剪輯工具等設施的工作坊,讓志同道合的科企創業家一起打造產品。

圖書館存在的目的不只是存放及借閱書本,亦是為了促進學習交流及創新,更是基層市民的重要資訊來源。有見及此,公共圖書館的選址乃至提供的服務,皆值得政府仔細斟酌,令館方及市民一樣能夠增值。

圖書館服務趨多元化

  • 購物: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公共圖書館內,設有咖啡廳及專門售賣捐贈書本的二手書店,後來亦開始舉辦農貿市場,讓農民販賣有機蔬菜
  • 語言教學:荷蘭鹿特丹中央圖書館提供多種語言服務,包括繙譯、英語教學、外語課程等,不少課程更是針對新移民,助他們融入荷蘭社會。館內亦設戲院,每年上映由學生製作的電影
  • 商業課程:美國堪薩斯州的約翰遜郡公共圖書館推出商業課程,以及提供商業書籍及網上數據庫,幫助初企及創業家

撰文 : 沈帥青